时间: 2025-05-01 17:1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9:26
“两害相较取其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两种有害的选择中,选择其中危害较轻的一种。这个成语强调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损害时,人们倾向于做出相对较小的牺牲或承受较小的损失。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哲学中的权衡思想,特别是道家和儒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中庸之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决策智慧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面对困境时的实用主义和理性思考。它强调在无法避免的损害中寻找最小的损失,这与的中庸之道和实用主义哲学相契合。
这个成语可能引发人们对困境和选择的深思,带来一种无奈和智慧并存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决策时需要冷静和理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在面对职业选择、健康决策或人际关系问题时提供指导。例如,在选择工作时,可能需要在两个不完美的选项中做出决定,这时“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原则就非常有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我选择
两害相较取其轻,
心灵的灯塔,指引我
穿越黑暗的海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两个深渊之间,思考着哪个跳下去会受到的伤害较小。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表现内心挣扎和最终决定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oos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虽然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在其他文化中,也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共同心理。
“两害相较取其轻”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提供了简洁的决策原则,也在文化和哲学层面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决策的理性和智慧。
盖闻两害相较,则取其轻,与其使察、绥两省,同为日有,不如以一省付之共党之为害轻也。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较】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同本义。
【引证】
《考工记·舆人》-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 、 《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猗重较兮。
【组词】
重较
5.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6.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7.
【轻】
(形声。本义:车名)。
轻车。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轻,轻车也。 、 《周礼·车仆》-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 、 《战国策·齐策》-使轻车锐骑冲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