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59
孤阴独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单独的阴或单独的阳。在中医学和道家哲学中,阴阳是宇宙间两种对立而统一的基本力量,孤阴独阳则指的是阴阳失衡的状态,即只有阴或只有阳,没有相互的调和与平衡。
在文学作品中,孤阴独阳 可能用来形容人物性格的极端或环境的孤立无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中医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身体或自然界的不平衡状态。
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强调了阴阳的关系,但孤阴独阳 更强调的是单一和极端的状态。
孤阴独阳 源自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构成的。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健康和疾病的解释中。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平衡被视为健康和和谐的象征。孤阴独阳 的概念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平衡和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于极端状态的警惕。
孤阴独阳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稳定和不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极端和不平衡的状态,可能引发对于如何恢复平衡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孤阴独阳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性格极端或行为孤僻的人,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寻求平衡和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孤阴独阳的天地间,寻找那一抹和谐的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土地,没有生物,只有孤独的石头,象征着孤阴独阳的状态。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单调而沉重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极端和孤立的感觉。
在西方哲学中,类似的二元对立概念如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也有追求平衡的思想。
孤阴独阳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阴阳理论中的平衡观念,它不仅在中医学中有重要应用,也在文化和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阴】
(会意。从阜(fù),从侌,侌(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 、 《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鸣鹤在阴。 、 《周书·王会》-壜上张赤挛阴羽。 、 《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 、 《周礼·大司乐》-阴竹之管。 、 《周礼·柞氏》-令剥阴木而水之。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汉水南岸)。 、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之阴。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阴谷皆入济。 、 清·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组词】
阴山背后、 阴木、 阴竹、 阴滨、 阴麓、 阴坡
3.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4.
【阳】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