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59:29
“匡正纲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纠正和整顿来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和规则。其中,“匡正”意味着纠正错误,使事物回归正轨;“纲纪”则指社会的根本法则和秩序。
在文学作品中,“匡正纲纪”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或领导者通过正义行为来恢复社会秩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政治或教育等专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强调维护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
“匡正纲纪”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通过道德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应用范围可能更加广泛。
在**传统文化中,“匡正纲纪”体现了儒家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强调法治和道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正义和秩序的感觉,联想到那些为了社会公正和秩序而努力的人。它激励人们去纠正错误,维护正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老师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成功地匡正了班级的学*风气,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匡正纲纪”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混乱的边缘,英雄挺身,匡正纲纪,点亮希望之光。”
想象一位正义的法官在法庭上宣判,维护法律的尊严,这场景与“匡正纲纪”紧密相关。音乐上,可以选择庄严的交响乐来表达这种秩序和正义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phold the law”或“restore ord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维护秩序和正义。
“匡正纲纪”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社会秩序的重视,也激励人们去追求正义和秩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社会和道德观念非常重要。
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纲】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纲,维紘绳也。 、 《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纲纪四方。 、 《诗·大雅·卷阿》-四方之纲。 、 《书·序》-举其宏纲。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纪纲之仆。 、 《韩非记·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
【组词】
纲挈目张、 纲提领挈
4.
【纪】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纪,别丝也。 、 《白虎通》-三纲六纪。纪者,理也。 、 《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众之纪也。 、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