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5:31
匡救(kuāng ji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纠正错误或弥补缺陷来救助或挽救某人或某事。它强调的是在困境中提供帮助,使其恢复正常或改善状况。
“匡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匡”意为纠正、扶正,“救”意为救助、拯救。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匡救”的记录,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匡救”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正义,强调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匡救”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正义感。它鼓励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
在个人生活中,“匡救”可能体现在朋友或家人遇到困难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或者在社区服务中参与救助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匡救”来描绘一个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场景:
夜幕低垂,风暴肆虐, 英雄挺身,匡救无助。 光芒一闪,黑暗退却, 希望重燃,人心归宿。
在英语中,“匡救”可以对应为“rescue”或“salvation”,虽然具体含义略有不同,但都强调在困境中提供帮助和拯救。
“匡救”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救助行为,还蕴含了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匡救”有助于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鼓励我们在他人需要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