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5: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32:50
词汇“扶辇下除”是一个较为古雅且不常见的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以从其构成字词中推断出来。
综合来看,“扶辇下除”字面意思是指扶持着辇车从台阶上下来,或者清除障碍让辇车顺利下行。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在困难或危险情况下给予帮助,或者清除障碍以便顺利进行某事。
由于“扶辇下除”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更多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古文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
“扶辇下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来源于古代宫廷或贵族生活中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主要在文学作品中出现。
在**古代社会,扶辇下除可能与宫廷礼仪或贵族生活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困难时刻有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温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不常使用,但如果遇到需要表达在困难时刻给予帮助的情况,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加语言的文雅和深度。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扶辇下除”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在逆境中的支持和帮助。
结合古代宫廷的画面,可以想象一位侍从扶持着辇车从台阶上缓缓下来的场景,伴随着古乐的悠扬旋律。
由于这个成语的特殊性,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扶辇下除”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辇】
(会意。从车,两“夫”(男子)并行,拉车前进。本义: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輦,挽车也。 、 《周礼·乡师》。注:“人挽行。”-与其輂辇。 、 《诗·小雅·黍苗》-我任我辇。 、 《左传·庄公十二年》-以乘车辇其母。 、 《左传·襄公十年》-辇重如役。 、 《战国策·赵策》-恃辇而行。 、 《汉书·李广苏建传》-扶辇下除。
【组词】
辇车、 辇舆、 辇夫、 辇道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除】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除,殿阶也。 、 《汉书·王莽传》-自前殿南下椒除。 、 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