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28
咄嗟之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咄嗟的声音之间”,形容时间极其短暂,转瞬即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快,几乎没有时间反应或准备。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咄嗟之间常用来形容戏剧性的转折或突如其来的**,如“咄嗟之间,风云突变”。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快速的变化或突然的决定,例如:“他咄嗟之间就做出了决定。”
专业领域:在科技或金融等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市场或技术的快速变化。
同义词:转瞬即逝、一刹那、顷刻间
反义词:漫长、持久、永恒
词源:咄嗟之间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咄嗟”原指快速的声音或动作,后来演变为形容时间的短暂。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形容物理上的快速,也用于形容心理或情感上的迅速变化。
在**文化中,时间被视为宝贵的资源,因此形容时间短暂的成语如咄嗟之间常常被用来强调决策或行动的迅速和果断。
情感反应: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一种紧迫感或惊讶,因为它强调了**的不可预测性和快速性。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电影中的快速剪辑,或是体育比赛中的关键时刻。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朋友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的能力,例如:“在危机时刻,他总是能在咄嗟之间找到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咄嗟之间,花开花落,时光匆匆,不留痕迹。”
视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快速闪过的画面,如电影中的快镜头。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快速连续的声音,如鼓点或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the blink of an eye”,用来形容同样的时间短暂和快速。
咄嗟之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时间的短暂,还能够传达出一种紧迫和迅速的感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和精确。
1.
【咄】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咄,相调也。 、 《字林》-咄,相诃也。 、 《苍颉篇》-咄,啐也。 、 《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咄!口无毛。 、 《史记》-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 、 《水浒传》-咄!你是个破落户。
【组词】
咄叱、 咄啐、 咄骂
2.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叹使心伤。 、 唐·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清·刘开《问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 清·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组词】
嗟乎、 嗟讶、 嗟异、 嗟悼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间】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 本义:门缝)。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引证】
《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 、 《墨子经》-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 、 《孟子》-其閒不能以寸。 、 、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 、 、 宋·文天祥《 后序》-得间奔真州。
【组词】
间出、 间缺、 间蹊、 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