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1:15
坦克:一种装甲战斗车辆,通常配备有机枪、火炮或其他武器,用于陆地战斗。坦克具有强大的防护装甲和越野能力,能够在战场上提供火力支援和突破敌军防线。
坦克一词源自英语“tank”,最初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密而给这种新式武器起的代号。后来,这个词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坦克在20世纪的多次重大战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如两次世界大战。它们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象征,也反映了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对战争形态的影响。
坦克往往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同时也象征着力量和保护。在和平时期,坦克可能被用于阅兵和纪念活动,成为国家力量的展示。
在参观军事博物馆时,我曾近距离观察过坦克,感受到了它的庞大和复杂。这种体验让我对军事科技有了更深的认识。
诗歌: 坦克的履带,碾过历史的尘埃, 钢铁的身躯,承载着时代的重担。 炮管指向未来,守护着和平的梦想, 在战火中,它是无畏的勇士, 在和平中,它是沉默的守望者。
坦克的视觉形象通常是庞大、坚固的,而其行进时的轰鸣声则给人一种震撼和压迫感。
在不同语言中,坦克的对应词汇如德语的“Panzer”、俄语的“танк”等,都保留了其军事用途和象征意义。
坦克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类对力量和保护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坦克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丰富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
1.
【坦】
(形声。从土,旦声。本义:平而宽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坦,安也。 、 《易·履》-道坦坦。 、 《广雅》-坦坦,平也。 、 《管子·板法》。注:“平也。”-坦气修通。
【组词】
平坦、 坦夷、 坦坦、 坦迤、 坦途
2.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