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6:34
推敲:指对文章、言辞等进行反复琢磨、修改,以达到更加精确、完美的程度。这个词汇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推敲一词源于**古代的文学创作实践。据说唐代诗人贾岛在创作时,常常反复推敲诗句,因此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对文字的精细打磨。
在**文化中,推敲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对知识和艺术的尊重。在社会交往中,推敲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推敲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谨、认真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深夜里独自面对电脑,反复修改文章的作家,以及那些在会议室里认真讨论每一个细节的专业人士。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经常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推敲,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复杂观点或情感时,我会反复修改,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我的意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推敲:
月光下,笔尖轻舞,
字字句句,推敲无数。
诗行间,情感流淌,
每一笔,都是心血凝铸。
推敲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安静的书房,柔和的灯光,以及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视觉上,它让我想到那些整齐排列的书籍和笔记。
在英语中,推敲可以对应为"polish"或"refine",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细节的精细打磨。
推敲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态度。它提醒我在学*和工作中要保持严谨和细致,无论是写作、沟通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不断地推敲和完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