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05:28
词汇“屈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屈行”字面意思是指弯曲行走或屈服前行。其中,“屈”意味着弯曲或屈服,“行”则是行走或行动的意思。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在困难或压力下弯曲自己的意志或身体前行。
由于“屈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形容人物在逆境中的行为或态度。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屈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屈”和“行”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屈行”可能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强调在逆境中的坚韧和适应。
“屈行”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坚韧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在逆境中不放弃,继续前行的形象。
由于“屈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屈行”来描绘一个在风雨中坚持前行的形象:
风雨中,他屈行,
不屈的意志,不灭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弯曲前行,背景是恶劣的天气。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但充满力量的音乐,来表达“屈行”的意境。
由于“屈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
“屈行”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蕴含的意义——在逆境中坚持前行——是普遍的。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和行为。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