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4:06
“不省人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或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如昏迷、醉酒、极度疲劳等)而失去知觉,无法自我控制或对外界做出反应。
“不省人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省”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知道、觉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和灵活。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常常与医疗紧急情况或饮酒文化相关联。在描述醉酒状态时,它带有一定的负面评价,暗示了失去控制和自我约束。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和担忧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不愉快或危险的情况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医疗急救的场景,或者是关于个人健康和安全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亲友在医疗紧急情况下的状态,或者是自己在过度疲劳后的感受。例如,某人可能在连续加班后感到“不省人事”,需要休息和恢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色如水,他独坐窗前,思绪飘渺,仿佛不省人事,只余心中那片宁静的湖。”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病房、急救车和医疗设备。听觉上,可能与救护车的警报声、医生的指令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conscious”或“out cold”,它们在描述失去知觉的状态时与“不省人事”相似。
“不省人事”是一个描述失去知觉状态的精确词汇,它在医学、文学和日常口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非常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和理解人的意识状态。
问其无所苦否,则曰‘无事,无事’。寻即不省人事。
大作又说我“大声疾呼”之后,不过几年,青年就只能说外国话。我以为是~之谈。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省,视也。 、 《尔雅》-省,察也。 、 《礼记·乐记》。注:“审也。”-省其文采。 、 《论语》。皇疏:“视也。”-退而省其私。 、 《荀子·王制》。注:“观也。”-省农功。 、 《书·洪范》-王省惟岁。 、 《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组词】
省方、 省耕
检查。
【引证】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日省月试。
【组词】
省心改过、 内省;省牲之所、 反省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1. 【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