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2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25:56
“不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为“不仅仅”或“不只是”。它用于强调某事物或情况不仅限于所提到的内容,还有更多的含义或影响。
在文学中,“不惟”常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描述的深度,例如在古典文学中描述自然美景时,不仅描述其美丽,还强调其对人的心灵的影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使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对话中仍可见到。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学术论文中,“不惟”用于强调论点的全面性或深度。
这些同义词在语义上相近,但在语气和用法上可能略有不同。例如,“不仅”更常用于日常口语,而“不惟”则带有更强的文学或正式色彩。
“不惟”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在文学和正式文体中仍保持其地位。
在文化中,“不惟”常用于强调事物的多维度和深度,反映了文化中对事物全面性和深度的重视。
使用“不惟”时,常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和全面考虑的感觉,它强调了超越表面的深度和广度,给人以稳重和深邃的印象。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使用“不惟”来强调我的论点不仅基于理论,还包括实践经验的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惟”来增强意境的深度,例如:“春风不惟绿了柳枝,更绿了我的心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深邃的山水画,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还隐含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在音乐中,可以使用“不惟”来描述一首不仅旋律优美,还富有深意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only”,但在使用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not only”在英语中更常用于口语和非正式文体。
“不惟”是一个富有文学和哲学意味的词汇,它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深度和全面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不惟”可以提升我的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惟】
(形声。从心,隹(zhuī)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惟,凡思也。 、 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 、 《汉书·张良传》-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
【组词】
惟思、 惟度、 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