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6:57
信不过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不相信”或“怀疑”。它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不信任感,认为其不可靠或不真实。
“信不过”由“信”和“不过”组成,其中“信”表示信任,“不过”表示否定。在古代汉语中,“信”已有信任的含义,而“不过”则逐渐演变为表示否定的词缀。
在**文化中,信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基础。因此,“信不过”在社会交往中可能引发负面影响,如人际关系的破裂。
“信不过”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焦虑、不安和警惕。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背叛、欺骗和不诚实的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因为“信不过”某人而避免合作或交往的情况,这种感觉往往基于过去的经验或直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誓言,信不过的风,吹散了心中的梦。”
在英语中,“信不过”可以对应为“distrust”或“doubt”,在不同文化中,信任的重要性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信不过”是一个表达不信任和怀疑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