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9:37
撮盐入火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盐撒入火中。其基本含义是指做某事会加剧局势的紧张或恶化情况,类似于“火上浇油”或“雪上加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言语使得原本已经紧张的局面更加恶化。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某人不要做可能会加剧问题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冲突解决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不当的应对策略。
同义词: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加剧紧张 反义词:缓和局势、平息风波、化解矛盾
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的生活经验,盐在火中会迅速溶解并可能引起火势的瞬间增强,因此被用来比喻加剧问题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形容任何加剧负面情况的行为。
在**文化中,火通常象征着热情、能量或危险。因此,将盐撒入火中这一行为被视为一种加剧危险或问题的象征。这个词汇在社会冲突或个人争执的语境中尤为常见。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因为它暗示着局势的恶化。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冲突、争吵或不理智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做出可能加剧矛盾的举动,比如在家庭争吵中保持冷静,避免说出伤人的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爱的火焰中,勿撮盐入火, 让温柔的话语,如甘露般洒落。”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焰中飞溅的火花和盐粒的闪光。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象到盐粒接触火焰时的轻微爆裂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dding fuel to the fire",意思相近,都是指加剧已经存在的问题。
撮盐入火 这个词汇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用来形容任何可能加剧负面情况的行为。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还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恶化。
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为是他性急,~,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1. 【撮】
2.
【盐】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同本义。
【引证】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史记·货殖列传》-鲁盐漆丝。
【组词】
盐酱口、 盐枭、 盐斤、 盐捕分府、 盐钞法、 盐呆子、 盐官、 盐院、 盐丁、 盐引、 盐车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