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25
哑火:原指枪炮等武器在发射时未能正常发射或爆炸,现泛指计划、行动等未能按预期进行或失败。
“哑火”一词最初来源于军事术语,指火药或炸药未能正常燃烧或爆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用来形容任何未能按预期进行的计划或行动。
在**文化中,“哑火”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计划或行动的失败。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调侃或批评某人的表现不佳。
“哑火”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失望、尴尬或挫败感。在表达时,它能够传达出一种计划未能实现的无奈和遗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演讲哑火的经历。原本准备得很充分,但现场的设备故障导致演讲无法顺利进行,让我感到非常尴尬和失望。
诗歌: 哑火的烟花,在夜空中沉默, 曾经的绚烂,化作无声的叹息。 梦想的火花,在现实中熄灭, 留下的,是心中的无尽遗憾。
视觉:想象一束烟花在夜空中升起,却未能绽放,只留下一缕轻烟,这便是“哑火”的视觉形象。 听觉:原本期待的爆炸声未能响起,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这种突如其来的静默便是“哑火”的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misfire”一词与“哑火”含义相近,指枪械未能正常发射或计划未能成功。在不同文化中,这种表达都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哑火”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失败或失效的词汇,还能传达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哑火”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哑】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引证】
《史记·刺客传》-吞炭为哑。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