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9:20
“五经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装有五经的箱子。其中,“五经”指的是**古代的五部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而“笥”是指古代用来装书籍或衣物的方形竹器。因此,“五经笥”比喻博学多才,知识渊博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五经笥”常用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精通古代经典的学者或文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术讨论或文化交流中,它仍然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五经笥”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经典文化的尊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形容学识渊博的象征性表达。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仍然保留着其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一直是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因此,“五经笥”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学者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崇高评价。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方式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个词汇仍然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五经笥”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尊敬和智慧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默默耕耘、博学多才的学者,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者的敬仰。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遇到一位教授,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学生非常耐心和关爱。每当提到他,我总会想到“五经笥”这个词汇,因为它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经笥”:
书香满室,五经笥中藏智慧,
笔耕不辍,字字珠玑映心光。
想象一个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古籍,一位学者正专注地翻阅着“五经笥”中的书籍。这个场景给人以宁静、智慧和历史的视觉联想。而听觉上,可能是翻书声和学者低沉的吟诵声,营造出一种学术和文化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lking encyclopedia”(活百科全书),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非常丰富,几乎无所不知。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博学多才的赞美。
“五经笥”这个词汇不仅是对学识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知识结构和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个词汇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还能够加深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腹便便,五经笥。
向用~,今为千里行。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笥】
(形声。从竹,司声。本义: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笥,盛食器也。 、 《韩非子·内储说上》-不见辒车,见有奉笥而与李氏语者。 、 《后汉书·酷吏传》-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 、 《庄子·秋水》-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组词】
笥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