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7:39
守道:字面意思是指坚守道德原则或遵守某种规则、道路。基本含义是指在行为上坚持正确的原则或遵循既定的规范。
“守道”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守”意味着保持、维护,“道”则指道路、原则或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守道”逐渐被用来形容坚持道德或原则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守道”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个人应坚守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职业伦理等领域。
“守道”给人以正直、坚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坚持原则的人。这种联想有助于塑造个人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位始终守道的领导,他的正直和坚持对团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我们也在工作中坚守道德底线。
在诗歌中,可以将“守道”融入以下诗句:
风雨中,我守道不移,
心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dherence to principles”或“upholding ethics”,强调对原则和伦理的坚持。
“守道”是一个充满道德和原则意味的词汇,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守道”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