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56
“木德”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与木材、树木相关的德性或属性。在传统文化中,木德有时也指代与春季、东方、生长等相关的自然属性和道德品质。
“木德”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其中木代表生长、扩展和春季。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德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与木相关的所有正面品质和属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木、火、土、金、水)与方位、季节、颜色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木德作为五行之一,与春季和东方方位相联系,象征着生命力和生长。
木德给人以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联想。它让人想到森林、树木和自然界的循环,带来一种宁静和生长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木德”来形容一个朋友,他总是给人一种稳重而充满活力的感觉,就像大自然中的树木一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春风拂过,木德生辉,绿意盎然,生命之歌悠扬。”
看到“木德”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茂密的森林和鸟鸣声,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nature's virtue”或“wood essence”,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指向自然和生长的概念。
“木德”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自然联想的词汇。它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语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和运用“木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