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3:51
词汇“木手”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词语,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木手”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木制的手”或者“像木头一样的手”。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木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木”和“手”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手的某种状态或特性。
在某些文化中,手工艺被高度重视,因此“木手”可能与手工艺人的技艺和作品质量相关联。
“木手”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笨拙、不灵活的感觉,也可能联想到手工艺的美感和精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木手”来形容那些不擅长某项活动的人,比如在烹饪、绘画或体育**中表现不佳的人。
在诗歌中,“木手”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如“岁月如木手,雕刻着每个人的脸庞”。
视觉上,“木手”可能让人联想到木雕艺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木头敲击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木手”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手的特性来实现。
“木手”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