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19
澜沧江:澜沧江是**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最终流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成为湄公河的一部分。它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河流之一,对沿岸国家的经济和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澜沧江常被用作自然美景的象征,或是作为故事背景的一部分,如在描述云南风光或跨国文化交流的场景中。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澜沧江可能被提及作为旅游目的地,或是讨论环境问题时的焦点。
专业领域:在地理学、环境科学和国际关系等领域,澜沧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河流治理、水资源分配和区域合作等问题。
同义词:湄公河(在下游部分)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干涸”或“污染”等词汇形成对比。
澜沧江的名称来源于藏语,“澜沧”意为“兰花之地”,反映了河流沿岸丰富的植物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中文和其他亚洲语言中被广泛使用,成为国际知名的地理名称。
澜沧江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沿岸居住着多个民族,如傣族、等,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澜沧江紧密相连。河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水力发电和农业灌溉。
澜沧江给人以壮丽、神秘和生命力的联想。它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象征,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澜沧江可能是一次难忘的旅行目的地,或是与朋友讨论环境问题时的热门话题。例如,参与过澜沧江流域的环保项目,亲身体验河流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澜沧江比作时间的河流,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未来的希望:
澜沧江水悠悠流, 岁月无声载春秋。 两岸花开迎风笑, 千古风华一水收。
澜沧江的图片可能展示其蜿蜒的河道、两岸的绿意和远处的山脉。听觉上,可以想象河流的潺潺水声和沿岸民族的歌声,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在不同语言中,澜沧江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泰语中称为“แม่น้ำโขง”(Mae Nam Khong),在老挝语中称为“ປາກຊำກວາ”(Pak Xamkua)。这些名称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同一地理实体的认知和命名*惯。
澜沧江作为一个地理词汇,不仅代表了自然景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尊重自然环境,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澜沧江,我们可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澜】
(形声。从水,阑(lán)声。本义:大波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澜,大波也。 、 《尔雅》-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 《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 、 《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 韩愈《进学解》-回狂澜于既倒。 、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组词】
狂澜;巨澜;澜倒波随、 澜澳、 波澜、 推波助澜
2.
【沧】
(形声。从水,仓声。本义:寒冷)。
寒冷。 同: 凔
【引证】
《说文》-沧,寒也。 、 《周书·周祝》-天地之间有沧热。 、 《荀子·正名》-疾养滄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 、 《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 《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
【组词】
沧凉、 沧热
3.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引证】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温庭筠《送人东归》-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组词】
江汉、 江水、 江左烟霞、 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