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8:11
涂改:指在已经书写或打印的文字上进行修改、更正或覆盖,以消除错误或更新内容。
涂改一词由“涂”和“改”两个字组成。“涂”原指涂抹、覆盖,“改”指改变、修正。在古代文献中,涂改常指用墨或其他颜料覆盖错误文字。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涂改的方式和工具也发生了变化。
在某些文化中,涂改被视为不诚实或不专业的象征,尤其是在正式文件中。然而,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涂改是不可避免的,它反映了人类对完美的追求和不断修正的过程。
涂改可能引起一种不安或焦虑的情感,因为它通常与错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然而,它也可以象征着成长和进步,因为每次涂改都是向更好的方向迈进的一步。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涂改是常态。每次在作业或考试中发现自己犯错时,我都会用橡皮擦或修正带进行涂改,这让我学会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诗歌中,涂改可以被赋予新的意义:
在时间的纸张上,
我涂改着昨日的墨迹,
每一笔,都是对过去的告别,
每一划,都是向未来的承诺。
想象一张布满涂改痕迹的纸张,可能让人联想到铅笔的沙沙声和橡皮的摩擦声,这些声音和视觉形象共同构成了涂改的感官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涂改的表达方式各异。例如,英语中常用“correct”或“amend”来表示涂改,而日语中则用“修正”(しゅうせい)来表达。
涂改是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错误的修正,也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完善。通过涂改,我们学会了反思和改进,这是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
1. 【涂】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2.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