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3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32:14
浮寄孤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人处于不稳定、孤立无援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处于一种没有根基、缺乏支持的境地,常用来形容人的处境危险或不稳定。
浮寄孤悬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稳定和安全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形容物理状态,也用于形容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稳定和团结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浮寄孤悬 这个成语在强调个人或集体的稳定性和团结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忧虑和不安。它让人联想到孤独、危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表达这些情感时,这个成语非常有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的不适应和孤独感,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寻求改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浮寄孤悬的世界里,
我寻找着一丝稳定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摇摇欲坠的桥上,背景是汹涌的河流。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紧张的旋律来增强这种孤独和危险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anging by a thread" 或 "in a precarious situation",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危险和不稳定的意思。
浮寄孤悬 这个成语在描述不稳定和危险的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中国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急之则怨,缓之则不用命,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
3.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4.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