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09
热月政变:热月政变是指1794年7月27日(法国共和历的热月9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发生的一次政变。这次政变导致雅各宾派领导人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及其支持者被推翻,结束了雅各宾专政,标志着法国大革命从激进的阶段转向较为温和的阶段。
文学:在历史小说或革命题材的作品中,热月政变常被用作背景,展示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热月政变可能被提及作为历史的例子,用来说明政治变革的复杂性。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热月政变是研究法国大革命和政治变迁的重要案例。
同义词:革命政变、政治颠覆 反义词:政治稳定、政权巩固
热月政变一词源自法国共和历,其中“热月”是法国共和历的第十一个月,相当于公历的7月19日至8月17日。政变发生后,这一**便以发生月份命名,成为历史上的专有名词。
热月政变在法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来的法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反映了革命时期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
热月政变往往让人联想到权力斗争的残酷、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历史的转折点。它可能引发对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之间矛盾的深思。
在历史学*中,热月政变是一个重要的案例,帮助理解政治变革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多变性。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时,可以将热月政变作为一个情节转折点,展现人物在动荡时期的抉择和命运。
通过观看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电影或纪录片,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热月政变的历史氛围和情感张力。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热月政变”的词汇,但类似的政治颠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都有发生,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热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关键*,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政治变革的多维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有助于丰富知识背景,提升文化素养。
1.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4.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