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8:43
手把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手把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手”和“把”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手和握持的动作。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手把黄粱”的描述,意指手持食物。
在文化中,手把常与实用性和功能性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注重实用和细节的文化特点。
手把给人以安全感,因为它常常与稳定和控制相关联。在心理上,手把可以象征着支持和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手把无处不在,从家门把手到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都是我们每天接触的物品。
在诗歌中,手把可以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我们的手把,紧紧相连,如同命运的纽带。”
手把的视觉联想通常是坚固和实用的,而听觉上,转动门把手可能会发出轻微的“咔嚓”声。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handle”或“grip”,它们在语义上与“手把”相似,但也有细微的差别,如“handle”更多用于门或容器的握持部分,而“grip”则更多用于工具或设备的握持。
手把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手把”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把】
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
【引证】
《礼记·曲礼上》。注:“弣把中。”释文:“把,手执处也。”-左手承弣。 、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
【组词】
茶壶把儿;印把子
植物上支持着一个或多个叶片、花朵或果实的部分。
【引证】
《淮南子·缪称》-无把之枝。
【组词】
花把儿;梨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