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5:22
声气相通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声音和气息相互连通,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或信息的交流非常顺畅,彼此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在文学作品中,声气相通 常用来形容恋人或亲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和默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有效的沟通技巧。
声气相通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和儒家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沟通的顺畅。
在文化中,声气相通** 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理解,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和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契合。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鼓励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
声气相通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亲密无间的关系和心灵的契合。它鼓励人们在交流中寻求共鸣,增进彼此的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声气相通 这个词汇让我想起了与老朋友之间的默契,即使多年未见,再次相聚时依然能够无障碍地交流,仿佛时间从未流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声气相通,
心与心,无需言语,
在绿意盎然的季节里,
我们的灵魂轻轻相拥。
声气相通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和谐的音乐旋律,或是两个人在宁静的夜晚低声交谈的画面,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the same wavelength" 或 "in sync",都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声气相通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沟通的质量和深度。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我学会了在交流中寻求共鸣,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