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9:04
“姑太太”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指代父亲的姐妹,即姑母。在某些地区或家族中,也可能用来尊称年长的女性亲戚。
在文学作品中,“姑太太”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特定的角色,如《红楼梦》中的贾母就被称为“姑太太”。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加随意,用于日常对话中提及亲戚。在专业领域,如家族史研究或 genealogy,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正式的家族关系描述。
同义词:姑母、姑妈、姑姑 反义词:(在这个语境下,反义词不太适用,因为“姑太太”主要用于描述亲属关系)
“姑太太”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姑”指的是父亲的姐妹,“太太”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有所变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关系非常重要,因此称呼亲戚的词汇也非常丰富。“姑太太”这个词汇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家族关系的重视。
“姑太太”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聚会、长辈的教诲和家族的传统。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温暖情感。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姑太太总是给我讲故事,教我做人的道理。她的智慧和慈爱对我影响深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姑太太”:
姑太太的笑容,如春日的暖阳, 温暖了我的心房,照亮了我的前方。
想象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坐在摇椅上,轻轻地摇晃,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这个画面和声音可能与“姑太太”这个词汇紧密相连。
在英语中,“姑太太”可能对应于“aunt”或“auntie”,但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尊称。
“姑太太”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亲属关系,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家族的记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情感和尊重长辈非常重要。
1.
【姑】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姑,夫母也。 、 《尔雅》-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 《白虎通》-如母而非母也,姑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
【组词】
翁姑;姑嫜
2.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3.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