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0:12
手感 这个词通常指的是触摸物体时所感受到的质地、温度、柔软度等物理特性。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表面的光滑度、粗糙度、弹性、冷暖感等。
手感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手”和“感”两个字组成,直译为“手的感受”。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具体,如“触感”、“质感”等。随着语言的发展,手感逐渐成为描述物体表面特性的常用词汇。
在东方文化中,手感常与物品的精致程度和工艺水平相关联。例如,**的丝绸和陶瓷因其独特的手感而闻名世界。在西方文化中,手感也常被用来评价奢侈品的品质。
手感 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物品质量的正面联想,如舒适、高档、精致等。它也能引发对物品制作工艺的赞赏。
在购买家具时,我特别注重手感,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日常使用的舒适度。例如,沙发的面料手感柔软,能提供更好的坐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发丝,如夜幕下的丝绸,手感柔滑,轻抚过指尖,留下一串温柔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块光滑的大理石,手感冰凉而坚硬。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如同抚摸天鹅绒的手感,温柔而细腻。
在英语中,手感 可以对应为 "feel" 或 "texture"。在日语中,可以对应为 "手触り"(てざわり)。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手感 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体表面的物理特性,还关联到物品的质量、工艺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手感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能力,提升沟通的细腻度。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