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9:39
“对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与自己家相对的门,即邻居家的门。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住在自己家对面的人家,也可以泛指邻居。
“对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字面上的“对”表示相对,而“门”指的是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用来描述与自己家相对的邻居。
在**传统文化中,邻里关系非常重要,“对门”一词体现了这种紧密的社区联系。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邻里关系可能变得疏远,但“对门”这个词仍然保留着温馨和亲近的意味。
“对门”这个词常常让人联想到邻里之间的互助和友好,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社区生活的怀念。它传递了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记得小时候对门的阿姨经常帮我照顾家里的花草,这种邻里间的互助让我感到温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对门”:
对门的灯火,照亮了夜归人的路, 邻里的温暖,在寒冷的冬夜中传递。
想象一下,对门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孩子们的笑声从门缝中传来,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都能增强“对门”这个词的情感色彩。
在英语中,“对门”可以翻译为“across the street”或“next door”,但这些表达可能没有“对门”在中文中所蕴含的邻里情感和文化意义。
“对门”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描述,它还承载着邻里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内涵。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