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2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3:47
“抓破脸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抓破脸部皮肤,比喻因争执或冲突而撕破脸皮,形容双方关系彻底破裂,不再顾及面子或情面。
“抓破脸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因争执而动手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的破裂,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伤害。
在**传统文化中,面子文化非常重要,因此“抓破脸子”这个成语强调了关系破裂的严重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在处理冲突时的无奈和尴尬。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冲突、矛盾和关系的破裂。它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因为一次误会而抓破脸子,事后他们虽然和好,但那次**对他们的友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抓破脸子”融入描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人海茫茫中相遇,
却因一言不合抓破脸子。
曾经的笑语欢声,
如今只剩下沉默的空气。
视觉上,可以想象两个人在争执中面部扭曲的表情,听觉上则是尖锐的争吵声和物品摔碎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虽然意思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因一时冲动而损害自己的情况。
“抓破脸子”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我一直忍住了没跟人抓破脸子,你莫逼得太狠。
1.
【抓】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引证】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组词】
抓挠、 抓心
2.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
3.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