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7:55
“危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危险的国家”或“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为政治、经济、社会或其他原因而面临严重问题或不稳定状态。
在文学中,“危邦”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一个社会的腐败或道德沦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政治动荡或经济危机。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政治学,“危邦”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国家的稳定性和安全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动荡国家”更强调政治或社会的不稳定,而“危机国家”可能更侧重于经济或人道主义危机。
“危邦”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危”和“邦”分别表示“危险”和“国家”,直接构成了其基本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危邦”可能与历史上的政治动荡或外患有关,如古代的战乱时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与国际新闻中的热点问题相关,如某些国家的内战或政治危机。
“危邦”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的担忧和不安,因为它暗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困难和挑战。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贫困和人道主义危机。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有人曾经访问过一个被认为是“危邦”的国家,他们可能会分享那里的生活条件、安全问题以及国际援助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危邦”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类面临的普遍挑战,如:
在危邦的边缘,
希望如星辰般闪烁,
尽管黑暗笼罩,
光明终将到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乱或贫困的画面,如废墟中的孩子或抗议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警报声或枪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ailed state”或“unstable country”,它们在概念上与“危邦”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危邦”这个词汇在描述国家或地区的危机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危险,还暗示了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语境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邦,国也。 、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 《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以佐王治邦国。 、 《易·益》-利用为依迁邦。 、 《书·尧典》-协和万邦。 、 《诗·小雅·节南山》-以畜万邦。 、 《国语·周语》-后非众罔与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