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33
“乱俗”一词通常指的是违背社会*俗、道德规范的行为或现象。它强调的是对传统或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破坏或不遵守。
“乱俗”一词由“乱”和“俗”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乱”指混乱、无序,“俗”指俗、常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违背社会俗的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乱俗”的含义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保守的社会中,任何偏离传统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乱俗。
“乱俗”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它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被大众认为是乱俗的行为,比如某些时尚潮流或社会现象,这些都可能成为讨论和反思的话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乱俗的都市,寻找一片纯净的天空。”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混乱的市场,人们的行为各异,其中一些明显违背了常规。这样的场景可能让人联想到“乱俗”。
在不同文化中,“乱俗”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违背社会*俗——是普遍存在的。
“乱俗”是一个反映社会道德观念和*俗的重要词汇。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恰当使用。
1.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