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00
“伪金钱”一词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形式上模仿真实货币,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法定货币功能或价值的物品。这些物品可能是为了欺骗、娱乐或教育目的而制造的。
“伪金钱”一词由“伪”和“金钱”组成。“伪”字在中文中有“假的、不真实的”含义,而“金钱”则是指货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那些不具备真实货币功能的物品。
在某些文化中,伪金钱可能被用作教育工具,帮助人们了解货币的本质和价值。在社会层面,伪金钱的制造和流通是违法行为,因为它侵犯了法定货币的权威和信任。
提到“伪金钱”,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欺诈、不诚实和信任缺失。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负面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儿童教育游戏中遇到伪金钱,或者在新闻中听到有关伪金钱的犯罪报道。
在诗歌中,可以将“伪金钱”比喻为现代社会中的虚假承诺和表面繁荣:
在这繁华的都市里, 伪金钱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掩盖了真实的贫瘠, 人们在虚幻的富足中迷失。
视觉上,伪金钱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色彩鲜艳但质感粗糙的假币。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警报声或新闻报道中关于伪金钱的讨论。
在不同语言中,“伪金钱”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那些不具备真实货币功能的物品。例如,在英语中可能是“counterfeit money”或“fake currency”。
“伪金钱”这个词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和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虚假和欺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真实和诚信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伪金钱”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相关话题。
1.
【伪】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伪,诈也。 、 《礼记·月令》-无或诈伪淫巧。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组词】
伪诈、 伪怠、 伪服、 伪人、 伪巧、 伪臣、 伪民、 伪行
2.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
3.
【钱】
(形声。从金,戔(jiān)声。(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引证】
《说文解字》锴注-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废贝行钱。 、 《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龟贝金钱。 、 《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 、 《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钱覆其上。 、 、
【组词】
钱眼、 钱价、 钱范、 钱幕、 钱缗、 钱品、 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