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6:14
养贤:字面意思是指培养和尊重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在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社会、组织或个人对待贤能之士的态度和行为,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养贤”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对人才重视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养贤”与儒家思想中的“尊贤”、“尚贤”等观念紧密相关,强调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培养。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
“养贤”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一个重视人才、鼓励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它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参与一个社区项目,旨在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养贤”,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养贤”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养贤”:
春风拂面柳丝长,
养贤之地书声朗。
桃李不言自成蹊,
德才兼备世代昌。
想象一个宁静的校园,书声琅琅,学生们认真学*,老师们悉心教导。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养贤”的氛围,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传递。
在英语中,“养贤”可以对应为“cultivate talents”或“nurture talen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强调对人才的培养和尊重。
通过对“养贤”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和培养,将其融入到我的思考和行动中。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