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9:29
“僧多粥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僧人多而粥少。基本含义是指资源或机会有限,而需求或参与者众多,导致分配不均或竞争激烈的情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下供不应求的状况。
“僧多粥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当时的寺庙常有僧人众多而食物有限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资源或机会分配不均的场合。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公平分配和社会正义的关注。它也常被用来批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竞争激烈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努力争取有限资源的情景,有时也带有一种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意味。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僧多粥少的情况,比如在大学选课时,热门课程的选课名额总是很快被抢光,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选到自己想要的课程。
在诗歌中,可以将“僧多粥少”融入描述社会现象的诗句中:
在繁华的都市里,
机会如星辰般璀璨,
僧多粥少,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僧人在分粥的场景,粥少而僧人多,每个人都在期待着能分到更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紧张的音乐,来表达竞争和争夺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虽然意思不完全相同,但都涉及到资源或参与者过多的问题。
“僧多粥少”这个成语在描述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现象,也引发人们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
师爷的席面是看得见的东西,再要来一个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够吃了。
我们要打破~的局面。
1.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2.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3.
【粥】
(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稀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粥,驙也。 、 《礼记·檀弓》。疏:“厚曰驙,稀曰粥。”-驙粥之食。 、 《晋书·石崇传》-崇为客作豆粥。 、 《战国策·赵策》-恃粥耳。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粥以糊口。
【组词】
粥饭僧、 粥鼓、 弱饧
4.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