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4:19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结构及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涉及对地形特征的描述、分类以及对地形形成过程的解释,包括自然过程(如风化、侵蚀、沉积)和人为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对地貌的影响。
在专业领域,地貌学是地质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和动态变化。在文学和口语中,地貌学这一词汇可能不常直接出现,但与之相关的概念(如地形、地貌变化)常被用来描述自然景观或讨论环境问题。
地貌学一词源自希腊语“geo”(地球)和“morphé”(形态),在19世纪末被引入科学术语中,随着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和方法不断扩展和深化。
地貌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对于灾害预防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地貌学可能让人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复杂的地质过程,激发对自然界奥秘的敬畏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地貌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比如通过观察河流的改道来理解侵蚀和沉积的过程。
在诗歌中,地貌学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岁月如河流,地貌学见证了山川的变迁,每一粒沙都是时间的诗篇。”
地貌学的概念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质时期的地球表面图像来视觉化,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流声)可以用来增强对地貌变化过程的感知。
在不同语言中,地貌学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变化——是普遍的。例如,在法语中,地貌学被称为“géomorphologie”。
地貌学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尊重自然界复杂性的关键。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可以增强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讨论能力。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