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3:43
“下计”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不太高明或者不太理想的策略或计划。它暗示着这个计划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有时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后果。
“下计”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下”表示低劣或次等,“计”指策略或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上计”而非“下计”,即推崇高明的策略和智慧。因此,“下计”在文化上往往带有贬义,与智慧和策略的高标准相对立。
提到“下计”,我往往会联想到无奈、困境和不得已的选择,这种词汇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到策略的不完善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下计”,而是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项目管理中,我会努力制定周密的计划,避免出现需要采取“下计”的情况。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星光下计谋,无奈风起云涌,计不成,心自忧。”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军事指挥官在夜幕下,手持地图,眉头紧锁,这可能就是“下计”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增添策略失败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perate measure”或“last resor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在困境中采取的非理想策略的含义。
“下计”这个词在语言中扮演了一个提醒我们策略和计划重要性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对智慧和策略的一种反思。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下计”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境和决策。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