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3:10
如来(梵文:तत्सदिति Tathāgata)是**中的一个重要词汇,特指佛陀的称号之一。字面意思为“如实而来”或“如是而去”,表示佛陀是依照真理而来,也依照真理而去,体现了佛陀的绝对性和超越性。
在**经典中,“如来”常用来指代释迦牟尼佛,也用于泛指一切证悟的佛陀。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带有神圣和庄严的意味。在口语中,虽然不常用,但提及时往往带有敬仰之情。
“如来”源自梵文“Tathāgata”,由“tathā”(如是)和“āgata”(来)组成。在早期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传播到东亚,这个词汇被汉语吸收并广泛使用。
在东亚文化中,“如来”是**信仰的核心概念之一,与道教的“道”、儒家的“仁”等概念并列,体现了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社会背景中,它常被用来象征智慧和慈悲。
提及“如来”,常会让人联想到宁静、智慧和解脱。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如来”这个词,但在参与活动或阅读文献时,会频繁接触到这个词汇,它提醒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来的光芒,照亮了心灵的黑暗,引领我走向真理的道路。”
在视觉上,“如来”可能让人联想到佛像的庄严和宁静;在听觉上,可能是**音乐中的诵经声,带来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Thus Come One”或日语中的“如来”(にょらい),都保留了原梵文的意味,但在使用上可能不如汉语中普遍。
“如来”这个词汇在*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哲学和生活的指导。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哲学,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践这些古老的智慧。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