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5:49
“不易之地”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难以改变或不易被影响的地方。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某个地方或环境具有稳定、坚固或难以改变的特性。
“不易之地”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不易”意味着不容易或难以改变,“之地”则是指地方。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不易之地”常常与稳定、持久和坚韧的品质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稳定和持久价值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定和安全感。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历经时间考验,依然屹立不倒的历史遗迹。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不易之地”来形容我家乡的那座古老的石桥,它见证了无数代人的生活变迁,依然坚固如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唯此不易之地,静观世事变迁,心如古井无波。”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城墙和石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古老建筑时发出的低沉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mutable place”或“unchanging landscape”,但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频率和含义可能与“不易之地”在汉语中的使用有所不同。
“不易之地”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稳定、持久和坚韧的概念。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不易之地家百晦。一易之地家二百晦。再易之地家三百晦。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