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6:52
书皮 是指书籍的外部覆盖物,通常用于保护书页免受损坏,同时也起到装饰作用。书皮可以是硬质的,如精装书的硬壳封面,也可以是软质的,如平装书的纸质封面。
书皮 这个词源于汉语,字面意思即为书籍的外皮。随着印刷和装帧技术的发展,书皮的形式和材料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从简单的纸张到复杂的硬壳和特殊材质。
在不同的文化中,书皮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往往反映了该文化的审美和工艺水平。例如,**的线装书有着独特的书皮设计,而西方的精装书则以其坚固的硬壳封面著称。
书皮常常让人联想到知识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书籍的尊重。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阅读的温馨记忆,如童年时翻开新书的那种期待感。
在我的生活中,书皮是我在购买新书时首先注意的部分。我喜欢那些设计精美、质感良好的书皮,它们不仅保护了书页,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在诗歌中,书皮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保护:
岁月如书皮, 层层叠叠, 包裹着往昔的记忆。
书皮的质感可以通过触摸感受到,而其设计则可以通过视觉欣赏。在听觉上,翻开书皮的声音往往伴随着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氛围。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书皮的概念基本相同,但其具体表现形式和材料选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和装书有着独特的装帧方式,而西方的精装书则更注重封面的耐用性。
书皮不仅是书籍的保护层,也是文化和工艺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因为其字面意义,还因为它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书皮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籍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