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0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01:25
旌表(jīng biǎ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竖立旗帜或牌匾来表彰某人或某事的功绩或美德。在古代**,旌表常用于官方对忠臣、孝子、节妇等进行表彰,以示嘉奖和鼓励。
旌表一词源于古代的表彰制度,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旌表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官方表彰的一种形式。
在**传统文化中,旌表是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高度认可,体现了社会对忠诚、孝顺、贞节等美德的推崇。这种表彰制度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道德教育和激励作用。
旌表一词给人以庄重、崇高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荣誉和尊严。它激发人们对美德和功绩的尊重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旌表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对优秀人物的表彰,如学校对优秀学生的奖励,企业对杰出员工的认可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旌表高悬,英名永传,
忠诚孝义,世代颂赞。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牌坊上,悬挂着旌表,周围是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彰形式可能是授予勋章或荣誉称号,如英国的骑士勋章。
旌表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表彰制度,也体现了对美德和功绩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旌表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1.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 、 《礼记·明堂位》-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 、 《国语·吴语》-建旌提鼓。
【组词】
旌旄、 旌羽
2.
【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上衣也。 、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 《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必表而出之。 、 《庄子·让王》-中绀而表素。
【组词】
表裘、 表礼、 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