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2:08
“地狭人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土地狭窄而人口众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地区土地面积不大,但居住的人口却非常密集。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城市或特定地区的拥挤状况,如古代的京城或现代的大都市。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个地方人多拥挤,如市场、车站等。在专业领域,如城市规划或人口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人满为患”更强调拥挤带来的不便,而“地狭人稠”则更侧重于地理和人口的对比。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地狭”和“人稠”两个词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人对地理和人口关系的认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口密度问题的关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历史上的都城或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它反映了人对人口密集地区的一种既有的认知和描述方式。
这个成语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拥挤、繁忙的联想,有时也可能引发对资源分配、生活质量等问题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描述家乡的人口密集程度时使用过这个成语,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那里的生活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地狭人稠处,心宽梦自飞。”这样的表达既描绘了现实,又赋予了超越现实的意境。
想象一个拥挤的市场,人们的喧哗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地狭人稠的生动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populated”或“densely populated”,但这些词汇缺乏“地狭人稠”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地狭人稠”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和人口的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和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狭】
(形声。从犬,夹声。本义:窄,宽度、广度小)。
同本义。
【引证】
《楚辞·怨思》。注:“陋也。”-阜隘狭而幽险兮。 、 《汉书·刑法志》。注:“地小也。”-其生民也陿阨。 、 《吴子·料敌》-险道狭路,可击。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 、 明·魏学洢《核舟记》-修狭者为之。
【组词】
狭缝;狭路相逢;狭长、 狭迫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稠】
(形声。从禾,周声。本义:禾多而密)。
多。
【引证】
《说文》。按,禾多也。-稠,多也。 、 《礼记·文王世子》注-歌者稠。 、 《战国策·秦策》。注:“多也。”-书策稠浊。 、 《汉书·灌夫传》-稠人广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忆往者峥嵘岁月稠。
【组词】
稠人、 稠人广坐、 稠伙、 稠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