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1:46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测量和描述,而不涉及物质的化学成分的变化。
“物理性质”一词源自拉丁语“physica”(自然)和“proprietas”(性质),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在现代社会,对物质物理性质的研究和理解对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至关重要。例如,对新材料物理性质的探索推动了电子产品和交通工具的发展。
提到物理性质,可能会联想到实验室中精确的测量和科学家的严谨态度。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对科学精确性和客观性的尊重感。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物品。例如,知道某种材料的导热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厨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它的物理性质,是光年之外的孤独。”
看到“物理性质”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实验室中的仪器和测量设备,听到科学讲座中关于物质性质的讨论。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hysical properties”,德语中的“physikalische Eigenschafte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代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利用物质的基本特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与物质相关的话题。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4.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