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3:27
词汇“刮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刮楹”进行深入分析:
“刮楹”字面意思是指用刀或其他工具刮削房屋的柱子。在古代建筑中,柱子是支撑房屋的重要结构,对其进行刮削可能是为了装饰或修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刮楹”可能出现在描述宫殿、庙宇或贵族府邸的场景中,用以描绘建筑的精致和华丽。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
同义词:雕琢、修饰 反义词:破损、粗糙
“刮楹”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建筑工艺的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建筑工艺的改变,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建筑工艺和装饰艺术是文化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刮楹作为一种装饰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的重视。
提到“刮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建筑的精致和工匠的技艺,带来一种古典美和历史沉淀的情感反应。
由于“刮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刮楹”融入到描述古代场景的诗歌或故事中,增添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
结合古代建筑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刮楹”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工匠在刮削木头时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建筑装饰手法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表现形式,但“刮楹”这一特定词汇主要存在于汉语文化中。
“刮楹”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建筑工艺和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刮】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刮,掊杷也。 、 《广雅》-刮,减也。 、 《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楹达乡。 、 《考工记》-刮摩之工。 、 《史记·太史公自序》-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 《三国志·关羽传》-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组词】
刮毒、 刮子、 刮刷、 刮垢磨光;刮楹、 刮锅子;刮磨、 刮摩、 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2.
【楹】
(形声。从木,盈声。本义:厅堂前部的柱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楹,柱也。 、 《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 、 《礼记·明堂位》-刮楹达乡。 、 《春秋·庄公二十三年》-丹桓宫楹。
【组词】
楹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