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5:04
敦煌石窟是指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莫高窟,也称为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地。这些石窟始建于公元3年,历经多个朝代的开凿和扩建,形成了由492个洞窟组成的庞大石窟群,内部壁画、雕塑和文物数量众多,是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历史的重要遗址。
在文学作品中,“敦煌石窟”常被用作象征古代文明和艺术的辉煌,或者作为历史沧桑的见证。在口语中,提到敦煌石窟可能会引发对古代丝绸之路、传播等话题的讨论。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艺术史、研究等,敦煌石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莫高窟、千佛洞 反义词:现代艺术馆(从历史和艺术风格的角度对比)
“敦煌”一词源自古代地名,意为“繁荣之地”。石窟则是指在山崖上开凿的洞穴。敦煌石窟的形成和发展与**的传播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密切相关,其艺术风格和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
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它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具有重要意义。
提到敦煌石窟,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神秘的**故事、绚丽的壁画、以及历史的厚重感。它激发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对艺术美的欣赏。
在旅行中参观敦煌石窟,亲眼目睹那些历经千年仍栩栩如生的壁画和雕塑,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艺术的永恒。
在诗歌中,可以将敦煌石窟的景象和氛围融入,如:
敦煌石窟,千佛静默, 壁画流转,岁月无声。 丝绸之路,文明交汇, 艺术之光,永照心间。
观看敦煌石窟的纪录片或图片,可以感受到那些壁画的色彩和细节,听到历史的声音在石窟中回响。
与印度的阿旃陀石窟相比,敦煌石窟在艺术风格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造力。
敦煌石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艺术的瑰宝。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化、艺术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敦煌石窟”这一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敦】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引证】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
2.
【煌】
(形声。从火,皇声。“皇”亦兼表字义。本义:光明;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煌,煌煇也。 、 《苍颉篇》-煌,光也。 、 《东京赋》-煌光驰而星流。 、 姚华《论文后编》-煌然而成篇谓之篇。
【组词】
煌煌烨烨、 煌熠、 煌荣、 煌荧、 煌熠、 煌耀
3.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4.
【窟】
(形声。从穴,屈声。本义:土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窟。-窟,兔崛也。 、 《小尔雅·广兽》-兔之所息谓之窟。 、 《通俗文》。按,凡穴土皆曰堀。-兽穴曰窟。 、 《汉书·扬雄传》-西厌月窟。 、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官室,冬则居营窟。
【组词】
窟弄、 窟窍、 窟窦、 窟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