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2:11
词汇“[庶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文雅和古风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庶土”进行分析:
“庶土”字面意思是指普通的土地或平民的土地。在古代汉语中,“庶”通常指平民或非贵族,而“土”则指土地。因此,“庶土”可以理解为普通百姓耕作的土地,与贵族或皇家的土地相对。
在文学作品中,“庶土”可能用来描绘一个朴素、勤劳的农村景象,强调平民生活的艰辛与朴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带有浓厚的古风和文学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古代社会的土地分配情况。
“庶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庶”源自“庶人”,即平民,而“土”则一直指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农田”、“耕地”等词汇。
在古代**,土地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庶土的概念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划分和土地所有权的分配。庶土通常与平民的生计紧密相关,是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关键。
提到“庶土”,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土地的肥沃与贫瘠、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朴素、坚韧的情感色彩。
由于“庶土”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学*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在创作一首关于田园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庶土”来增添一种古朴和深沉的氛围:
晨曦微露,庶土上农夫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想象一片广阔的田野,农民在庶土上辛勤劳作,清晨的鸟鸣和田间的风声交织,形成一幅宁静而勤劳的田园画卷。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peasant land”或“commoner's field”,它们也用来描述非贵族阶层的土地。
“庶土”作为一个古风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庶】
煮。
【引证】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 、 《周礼·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组词】
庶虫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