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7:42
“捣药”字面意思是指将药材通过研磨、捣碎等方式加工成细末或糊状,以便于制作药剂或直接使用。这个词汇在中医药领域中尤为常见,是传统制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捣药”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捣”字最初指的是用杵在臼中捣碎物品的动作,而“药”则是指药材。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药材加工过程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捣药”不仅是制药的一种方法,也象征着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许多古代故事和神话中都有捣药的场景,如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在月宫中捣药,这些故事加深了“捣药”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捣药”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专注的感觉,联想到传统、自然和治愈。它让人想到古代药师在安静的环境中细心工作的场景,充满了对生命和健康的关怀。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接触到“捣药”这个过程,但在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或阅读相关书籍时,总能感受到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和它背后的深厚文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捣药”:
在月光下,她轻捣着药草,
每一杵,都是对生命的温柔祈祷。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药师在昏黄的灯光下,手持木杵,轻轻地在石臼中捣药,周围是各种药材的香气。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听觉上也伴随着有节奏的捣药声,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中,也有类似的药材加工过程,虽然具体方法和工具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通过物理手段将药材加工成适合使用的形态。
“捣药”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制药动作,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传统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1.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2.
【药】
(形声。从艸,乐声。本义:治病的物品。药物;药材。一般是植物,故从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药,治病草也。 、 《周礼·疾医》。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易·无妄》-勿药有喜。 、 《史记》-求仙人不死之药。
【组词】
药肆、 药贴、 药封、 药案、 药王、 药引、 药局、 药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