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5:49
词汇“射粮军”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古代军事术语,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宋代的历史记载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射粮军”字面意思是指负责射箭和运送粮食的军队。在古代战争中,射箭是一种重要的远程攻击手段,而粮食则是军队生存和作战的基础。因此,“射粮军”通常指的是那些既能够进行远程攻击,又能够保障军队后勤补给的部队。
在文学作品中,“射粮军”可能被用来形容一支训练有素、功能多样的军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军事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射粮军”一词源于古代军事组织的需求,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研究古代军事史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队的组织和功能划分非常细致,“射粮军”就是这种细致划分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古代**军事组织的高度发展和专业化。
提到“射粮军”,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英勇,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事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专业和古老,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直接使用的情况,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与历史讨论时,了解这个词汇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射粮军”这一概念,来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想象一下古代战场上,“射粮军”整齐的队列,箭矢如雨,同时伴随着战鼓和号角的声响,这样的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射粮军”的词汇,但类似的军事组织概念在不同文明中都有体现,如古罗马的辅助部队等。
“射粮军”作为一个古代军事术语,虽然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使用的机会不多,但它对于理解古代军事组织和战争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历史和军事知识时,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是非常必要的。
1.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2.
【粮】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糧,谷食也。
3.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