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55
审判长:字面意思是指在法庭上主持审判的法官,通常是法庭中最高级别的法官。其基本含义是负责确保审判过程公正、合法进行,并对案件做出最终判决的司法官员。
“审判长”一词源自中文,其构成体现了“审判”和“长”的结合,前者指司法过程中的评判和裁决,后者则指高级或领导地位。在历史上,随着司法体系的发展,审判长的角色和职责也逐渐明确和规范化。
在**文化中,审判长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是社会秩序和正义的维护者。在社会背景中,审判长的形象常被用来讨论司法独立和公正的重要性。
审判长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和权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公平和法律的严格执行。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它可能激发对法律体系的信任或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审判长的概念可能出现在法律相关的讨论中,或者在观看法律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时作为话题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审判长可以被描绘为“正义的天平”,在故事中,他可能是揭露真相的关键人物。
结合图片,审判长可能被描绘为坐在高高的法官席上,身穿法袍,手持法槌。在音乐或视频中,可能通过庄重的音乐和严肃的场景来表现其权威和严肃性。
在不同文化中,如英语中的“Chief Judge”或“Presiding Judge”,虽然具体称谓不同,但其核心职责和形象相似,都是法庭中的最高决策者。
审判长一词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形象和职责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法律相关的概念和情感。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
3.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