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0:24
司书: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图书馆或档案室中负责管理书籍、资料的工作人员。在古代,司书可能指的是负责书写、记录或管理文书的官员。
司书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司”意为管理、负责,“书”指书籍或文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专门管理书籍和资料的人员。
在古代**,司书官员是朝廷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负责记录和管理重要的官方文件。在现代社会,司书的角色更多体现在图书馆和档案室中,是知识管理和传承的重要环节。
司书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有序的图书馆环境,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知识守护者。它传递出一种专业、细致和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与图书馆的司书互动,他们总是耐心地帮助我找到所需的资料,这种专业和友好的服务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司书”:
在书架的迷宫里,司书轻步穿梭, 每一本书,都是他心中的宝藏。 岁月流转,知识在这里沉淀, 司书的手,是智慧的守护者。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书架高耸,司书在其中忙碌地整理书籍。 听觉联想:图书馆中轻微的翻书声和司书轻声的指导声。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librarian”或“archivist”,虽然具体职责相似,但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
司书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特定的职业角色,还承载了知识管理和传承的文化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欣赏和利用图书馆等知识资源。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