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6:15
枪乌贼(学名:Loligo pealeii)是一种属于头足纲、枪乌贼科的海洋生物。它们通常具有细长的身体和长触手,是常见的食用乌贼之一。枪乌贼的名字来源于其形状类似古代的火枪。
枪乌贼的名称“Loligo”源自拉丁语,意为“乌贼”,而“pealeii”则是为了纪念美国自然学家亚历山大·佩尔(Alexander Emmanuel Rodolphe Agassiz)。
在许多海洋文化中,枪乌贼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尤其在地中海和东亚地区。它们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影响着食物链的平衡。
枪乌贼可能让人联想到海洋的神秘和深邃,也可能因为其独特的形态和**方式而引起好奇或敬畏。
个人可能在海边度假时尝试过枪乌贼料理,或者在海洋馆中观察过这种生物。
在诗歌中,枪乌贼可以被描绘为海洋的使者,传递着深海的秘密和故事。
观看枪乌贼在水中游动的视频可能会让人感受到海洋的宁静与活力,而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海浪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枪乌贼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和烹饪方式,例如在日本被称为“イカ”(ika),在意大利被称为“calamari”。
枪乌贼作为一种海洋生物,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和饮食中扮演着角色。了解和学*这个词汇,可以增进对海洋生态和文化的理解。
1.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
2. 【乌】
3.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