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3:06
枪伤:指由枪械发射的子弹或弹片造成的身体伤害。这种伤害通常涉及皮肤、肌肉、骨骼和内部器官的损伤,可能是致命的。
枪伤一词直接来源于“枪”和“伤”两个词的组合。随着枪械的发展和战争的频繁,这个词在现代语言中变得非常常见。
在许多社会中,枪伤与暴力犯罪、战争和悲剧联系在一起,常常引起公众对枪支控制和安全的讨论。
提到枪伤,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惧、悲伤或愤怒,因为它通常与痛苦和死亡相关。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通过新闻报道、电影或个人经历接触到枪伤,这些经历可能影响他们对暴力和安全的看法。
在诗歌中,枪伤可以被用作隐喻,代表内心的创伤或社会的裂痕。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gunshot wound”,德语中的“Schussverletzung”,虽然表达不同,但都指向同一概念。
枪伤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伤害,也反映了社会对暴力和安全的关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联想是非常重要的。
1.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